中国·9227新葡的京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团学动态 >> 正文
尚行读书第六期|优秀笔记展示③
时间:2025年04月23日 16:24  来源:   作者:姚思佳  审核人:陈树湘

在理性与现实之间:一场重新看世界的奇妙经济之旅

--读曼昆《微观经济学原理》有感

初读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微观分册时,正值大学时代对未来充满迷茫的年纪。原以为这是一本布满公式图表的专业教材,却不想,在看的过程,那些看着枯躁乏味的理论背后,藏着一套解释人类行为与社会运行的精妙逻辑。读罢。我对日常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市场运行机制以及人类决策行为有了全新且深刻的理解。

一、 重新认识选择:从权衡到边际的智慧

书中开篇提出的“十大原理”,首当其冲便是“人们面临权衡取舍。”这个看似简单的道理,却像一把钥匙,打开了理解人类行为的大门。学生时代的我,曾为是否用课余时间兼职而纠结,直到读到读懂“机会成本”的概念,以"美国职业篮球联赛球是是否上大学"的案例,颠覆传统的"得失观",将选择置于更广阔的比较框架中,让每一个决定都成为对资源的理性配置。

更令人感到惊奇的是,“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的思维方式。比如,以工厂生产玩具为例,生产100个玩具成本5000元,生产101个玩具成本为5040元,多生产1个玩具的成本即边际成本是40元。若多生产的这个玩具能带来50元收益(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理性的工厂就会增产;反之则不增产。真正的理性决策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而是在边际上寻找动态平衡。就像航空公司会以极低价格出售临期机票,因为空位的边际成本为零,而任何高于边际成本的收入都是纯收益。这种思维渗透到生活中,让我在面对考研与求职,消费与储蓄等问题时,学会用边际分析替代笼统判断。

二、 市场是如何运行的;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失灵

曼昆对市场机制的阐释,如同一场精彩的魔术揭秘。当看到"供需曲线"如何像一双无形的手,将分散的个体决策编织成高效的资源配置网络时,我不禁惊叹于市场的精妙。家乡的茶叶市场便是生动案例;清明前新茶上市时,价格因供不应求飙升,茶农纷纷扩大采摘规模;随着夏季产量增加,价格回落,又倒逼茶农转向加工花茶。这种自发的调节机制,让有限的土地、劳动力资源在不同用途间流动,实现"让最需要的人得到最多"的效率奇迹。

而“市场出清”假设则描绘了一个理想的市场状态,即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机制自动调节,使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不存在过剩或短缺。在完全竞争市场中,这一假设体现得淋漓尽致。当某一商品的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会下降,促使生产者减少量,同时消费者增加购买量,直至市场出清;反之,当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上升,生产者扩大生产,消费者减少购买,最终能实现市场均衡。这种价格信号引导资源配置的机制,让我看到了市场的神奇力量,它如同一只"看不见的手",协调着无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实现了社会资源的有效分配。

但市场并非完美无缺,“外部性”理论如同一盆冷水,浇醒了对市杨的盲目崇拜。2024年春节,政府推出家乡禁放烟花爆竹的政策,犹如巨石被扔进水塘之中,瞬间激起千层浪。支持者认为减少了空气污染和噪音,反对者觉得破坏了春节的过节氛围,是对传统年味的淡化。这种负外部性案例比比皆是,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边者产生不利影响。此时,政府的"看得见的手"便显得必要:通过相关法律法规,以宏观调控实行产业政策和价格管制,推进反垄断政策,让市场在效率与公平间找到平衡。作者对市场“既赞美又警惕”的态度,让我在看待互联网平台垄断,共享单车过度投放等现象,能做到跳出单一视角,理解政策干预背后的经济学逻辑。

三、 理论与生活:微观经济学无处不存

书中理论与现象生活紧密相连,让我意识到微观经济学无处不存。在劳动市场中,工资的决定机制就涉及到供需关系和边际生产力理论。当某一行业中对专业人才需求旺盛,而供给相对不足时,工资就会上涨,以吸引更多人才进入该行业,反之.若某行业人才过剩,工资就会下降。例如,近年来,互联网发展迅速发展,对程序员的需求大增,程序员的薪资水平也水涨船高。

近年来,受关注的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理论为各国开展贸易提供了理论依据。每个国家都应专注生产并出口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不具有比较优势产品,这样可以实现资源的更有效配置,使各国从中获益。比如中国在服装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美国在小麦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那么,中国应专门生产并出口服装,进口小麦,美国则相反。通过这种专业化分工和贸易,两国都可获利,提高福利水平。

合上节页,窗外的城市灯火正映照着经济学的现实注脚;在购买商品,会综合考虑手机的性能,外观,价格等因素,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最大满足惑的手机,实现“效用最大化”。打折促销的化妆品,以需求弹性增加销量和总收益;就连街头的流浪歌手,都无意中实践着“成本牧益分析”--选择人流量大的路口,是为了最大化演唱的“收益”。曼昆用文字将经济学褪去神秘外衣,成为解释日常行为的常识。没有只是简单地堆砌专业知识,而是教会读者以一种清醒的头脑,去观察选择背后的逻辑,去理解市场运行的规律,去审视政策干预的利弊。

四、总结和期望:对微观经济学的展望

经济学的本质,终究是关于“人”的学问。当我们学会用供需分析理解婚姻市场的“彩礼变迁”,用产权理论解释共享单车的“乱停困境”,用博弈论分析职场中“合作与竞争”,便会发现,这本书带给我们不是一堆公式,而是一种思维的自由--在生活中超越直觉,穿透表象,在现实生活中抽取抽象知识的能力。在生活中,我们会更理性从容,在观察社会现象时,多一层深刻的理解。

阅读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分册,是一次充满惊喜与收获的学习经历。它不仅让我掌握了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更让我学会用经济学审视世界。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深入探索微观经济领域,不断汲取知识的养分,为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做好理性决策奠定坚实的基础。


XML 地图